2021年4月25日星期日

邻家有小婶(小说)

"爸,咱们吃饭去。"

小林将年近九十岁的父亲扶到餐桌前,坐下。小林的媳妇递上一条湿手巾:"爸,擦擦手。"

"你去看看你小婶。天这么冷,她不会有什么麻烦吧?"小林的父亲对小林说。小林顺从地放下手中的碗筷走出门去。

小婶是小林家的邻居,他们都是贾崮楼自然村的。因为是本家,一个姓,按辈份小林该叫她"婶子"。小婶比父亲小两岁,和父亲处了一辈子邻居了,关系还是可以的。小婶四个儿子,两个闺女。这里的乡村落后,仍固守着闺女是"嫁出去的人,泼出去的水"的封建思想,给父母养老主要靠儿子。小婶的老伴去世八年了,八年来小婶还是一个人独自生活。可最近两年,她越来越不能自理了。虽说小婶有四个儿子,理应不愁养老,可她的现实情况却不尽人意。

大儿子在千里之外的大城市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可小婶从来没去过大儿子那里。前几年,大儿子还能每年回来一次,可最近三年一次也没回来过。倒是寄过一次钱——二百元。二百元!三年了,就寄来二百元钱。听小儿子说,他大哥最不是东西,两口子把儿女伺候得个个有出息,现在又插花一样地伺候孙一辈的人,可就是把老母亲放到了脑后。一头是儿孙,一头是老母亲,天平的这头压上他一百个老母亲也翘不动天平那头的儿孙。

二儿子患有慢性病,每年光吃药的钱就得上万。家里、地里的活儿他又一点儿也不能干,就如同养了一尊废物一般。二儿媳说得明白:"要是个废物就好了,扔到大坑里沤掉也省心了。这倒好,得应时扒物(悉心照料的意思)地伺候他。我伺候这样一个病人就够呛了,哪里还有闲工夫伺候老的?"

三儿子三脚跺不出一个热屁来,人老实,财迷,又当不了老娘们儿的家。媳妇说死也不肯伺候婆婆,可以说她和婆婆不共戴天。年轻时一娶进家门就受婆婆的气,后来的一二十年里,婆婆一直看不起她,给她小鞋穿。说起婆婆的"罪状",三儿媳妇三天三夜都说不尽道不完。如今要她伺候婆婆,门儿也没有。三儿媳妇不伺候婆婆,三儿子伺候他自己的老母亲,应该没有毛病吧?不行,如果三儿子违背了老婆的禁令,别说让老母亲踏进自家的门,就是给老母亲送半碗凉水,这气性如天大的儿媳也会寻死觅活,上吊喝农药,总要闹个天翻地覆鸡犬不宁。没办法,组建了几十年的家庭也不能就此散伙,再说这老三也没有离婚的胆量。至于老母亲嘛,这冷血动物一般三儿子,也只能漠然地旁观她自生自灭了。

送进养老院,主意倒好,可谁出钱?再说这里的人大都不愿意把自己的父母送进养老院。"有儿有女的,将父母送进养老院多丢人?"小婶的几个儿子都有同样的观念,他们是既不愿意赡养父母,又希望能"立牌坊"——不做这种"丢人"的事。况且小婶的小儿子是个村干部,他更不可能做这种"丢人"的事给自己的人气减分。

要说最"孝顺"的还是小儿子。一日三餐,都是他端到小婶的床前。要知道,小儿子家离小婶家足足一里地远,一天来来回回六趟,也着实不容易。如果哪天小儿子外出赶不回家来,小婶就有可能要饿上一晌两晌的。对于小婶来说,小儿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九寒天,北风着实割人的肉、刺人的骨。小林和父亲一样,也担心小婶。来到小婶家,小林见小婶正坐在床上流泪。床边的桌子下,一只碗碎成了大大小小的若干片,菜渣饭粒泼洒在地上。

"小婶,您这是怎么了?"小林紧走两步来到小婶的床前。

"是小林呀,你又来了。"小婶颤巍巍地说,"你四哥(就是小婶的四儿子)给送来的饭,剩了少半碗,凉了,我想兑点壶里的热茶(这里的人管开水叫热茶)。谁知我老不中用,把碗给打了。"

"小婶,没事儿。幸亏只是打了个碗,要是碰倒暖壶,烫着了您就麻烦了。"小林宽慰小婶。

"烫死才好呢!我这老不中用。烫死一了百了。"

"小婶,您这是说的啥话呀?儿孙满堂的,您活早着呢,活过一百岁!"

"这就够我的数了。活过一百岁,还不熬煎死人家?"

小林不敢再说下去了,他怕不定哪句话又戳到小婶的伤心处,就说:"小婶,我回家给您拿个碗来。"

从小婶家出来,小林心里很不是滋味,总觉得脊背冷嗖嗖的,或许是这天寒地冻的缘故吧。回到家,他盛了一碗热腾腾的咸汤,告诉父亲:"我给小婶送碗汤喝,让她暖暖身子。"

小林的媳妇抱怨说:"四哥总是送来饭放在那里就走了。下次送饭的时候重新端个碗,顺手拿上小婶上顿用过的碗,带回家去洗。没有谁能照看小婶把饭吃下去。大冬天的,饭老远端来也快凉了。"她又扭头叮嘱小林,"你看着小婶喝下去再回来。"

小林应了声:"这个我会的,你不用安排。"

"谁能想到当年的一个女强人如今会落到这个地步......"小林的父亲叹了一口气,没再说下去。

"爸,您放心,我会照顾好小婶的。"小林递眼神给媳妇,示意她照顾好父亲。小林的媳妇会意地点点头。

小林知道,小婶的四儿子处境也很尴尬。凭良心说,小婶是最偏爱四儿媳妇的。其他几个儿媳妇很是嫉妒,特别是二儿媳妇意见大了去了——想当年自己时时处处受挤兑,出尽牛马力,吃的却是猪狗食;四儿媳妇不干或干些轻巧的活儿,婆婆反将好吃好用的东西偷偷给她。如今这四儿媳妇不知为什么不但不待见婆婆,而且更不让婆婆迈进自家门坎一步。小婶的两个女儿明白老母亲的处境,先后将老母亲接到她们两家照顾。这一住就是十个多月。几个儿子倒也相安无事,几个儿媳妇也不再说三道四兴风作浪了。可毕竟有看不下去的,有对他们这些做儿子儿媳的不满的。这种不满的舆情在暗中悄悄漫流。在一次喜宴上几个妇女的对话就让小婶的小儿子听得真真切切。

农村喜宴是可以会集十里八村的人的。亲戚连亲戚,朋友连朋友,特别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一场喜宴就能办上几十桌甚至是上百桌。就是在这种喜宴上,七八个妇女又有带孩子的就凑成了一桌。这些妇女一旦打开话匣子就了不得了,扯东家唠西家,李家长张家短,什么话题都能扯出来,偏偏就扯到了小婶家。无巧不成书,偏偏小婶的四儿子就坐在邻桌。

"贾崮楼的小婶,听说过吗?"

"那谁没听说过,闻名半个乡,名声大得很。想当年她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是个能撑住几个庄的女强人。"

"现在可没有当年的威风了。你们听说没有?几个儿子个个不孝顺,如今可怜得很。人年纪一大,想动弹动弹不了,想咋不能咋。再想逞强耍威也没有那个资本了。"

"儿子不养,让闺女接走了。这不,快一年了,还住在闺女家呢。咱这东西十几里地,哪个庄上有这样的儿子?要知道他们个个不孝顺,还不如一生下来就掐死呢!"

......

听,字字戮心,句句剜肝。本来是心情畅快地来喝喜酒的,这倒好,小婶的四儿子没怎么吃就悻悻地离席而去。他毕竟是个村干部,是个有头面的人物,这叫人家给说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这今后可怎么往人群里钻,怎么在场面上混,还有什么脸面见人?回到家,他和媳妇好一通商量、讨情,才总算同意把老母亲从姐姐家接回来了。几个哥哥都不管,就由他顿顿给老母亲送饭了。

小林将一碗香喷喷热腾腾的咸汤端到小婶的床前,他又一勺一勺地喂给小婶喝。不知是感动抑或是汤太热顶出了泪,还是小婶又联想到什么,她喝着喝着竟然老泪纵横......

小林回到家,父亲吃过饭已经回屋休息了。他来到父亲的房间,见父亲正躺在睡椅上,双目紧闭。小林没敢惊动父亲,悄悄地就要退回来,听到父亲说了一句:

"勤到东边去几趟,别忘了那里还有个小婶......邻居一场的......"



原文转载:http://lady.shaoqun.com/a/299762.html

跨境电商:https://www.ikjzd.com/

邮乐:https://www.ikjzd.com/w/1776

trademanager:https://www.ikjzd.com/w/730


"爸,咱们吃饭去。"小林将年近九十岁的父亲扶到餐桌前,坐下。小林的媳妇递上一条湿手巾:"爸,擦擦手。""你去看看你小婶。天这么冷,她不会有什么麻烦吧?"小林的父亲对小林说。小林顺从地放下手中的碗筷走出门去。小婶是小林家的邻居,他们都是贾崮楼自然村的。因为是本家,一个姓,按辈份小林该叫她"婶子"。小婶比父亲小两岁,和父亲处了一辈子邻居了,关系还是可以的。小婶四个儿子,两个闺女。这里的乡村落后,仍固守
www.made-in-china.com:https://www.ikjzd.com/w/2777
立刻网:https://www.ikjzd.com/w/2323
c2c模式:https://www.ikjzd.com/w/1576
想要扎根欧洲市场?中国物流商&企业不了解这些怎么行:https://www.ikjzd.com/home/19112
亚马逊站外引流之降低Facebook广告成本的七大诀窍!:https://www.ikjzd.com/home/98371
离婚女人口述:离婚后我又和前夫同居该复婚吗:http://www.30bags.com/a/254265.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