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跨境电商物流企业来说,行业大时代的巨幕才刚刚拉开……
中国跨境电商B2C在全球直发市场中占有绝对的出口优势,疫情反复导致供应链紊乱、经济复苏周期拉长,无论是短期的补充库存需求,还是中长期发达国家可能出现的消费降级,都将进一步加大世界主流消费国对中国消费品的需求。
万国邮联体系规则调整后,终端费率上升,邮路渠道包裹量出现下滑,同时也给第三方跨境电商物流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疫情以来,运力资源获取越来越难,运费成本居高不下,作为各项资源的整合者及新外贸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叠加数字化、智能化的变革浪潮,物流企业只有实现新的跨越,才能迈入更高的台阶,真正跻身为行业龙头。
一个低效的时代结束了,对短期效率的关注将逐步被提升稳定性及长期效率的诉求所取代。在新的进程中,巨幕刚刚拉开,中国跨境电商物流正在前所未有的挑战中迎来全球物流格局调整的重大历史机遇。
1
市场概况
【说明】此部分涉及的发件国、收件国均需理解为"邮路渠道",数据通过17TRACK查询录得,并非万国邮联官方统计数据,仅供参考。
1、全球市场格局
图1:数据来源于17TRACK,晓生研究院整理绘制
放眼全球(南极洲除外),亚洲、欧洲、北美洲在直发包裹收件量、发件量、收发件总量上,共计占比均超90%,占绝对主导地位。
其中,亚洲发件量、收发件总量均居首位,分别占比55.35%、40.28%;欧洲收件量居首位,占比41.06%;北美洲在收件量、发件量及收发件总量上,分别占比33.79%、19%、24.55%,均居第三位。
2、全球主流市场格局
图2-7:数据来源于17TRACK,晓生研究院整理绘制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北美洲收件量、发件量TOP1国家均是美国,收发件占比分别为85.61%、95.36%,收发件总量占比高达90.32%,呈现出高度集中状态。
亚洲发件国市场集中度高,排名前二的中国及中国香港,发件量占比共计90.23%;收件国市场则相对松散,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为日本、以色列、中国,前三国占比共计56.17%。
欧洲市场整体来讲集中度不高,收件量、发件量排名前三的国家收发件占比分别共计40.81%、51.25%,收发件总量占比45.80%,尚不过半;其中,收件量、发件量TOP1国家均是英国,收发件占比仅为15.43%、19.32%,仍有巨大空间尚待发掘。
3、中国出口直发市场格局
图8-9:数据来源于17TRACK,晓生研究院整理绘制
中国作为全球跨境电商B2C直发领域最大的出口国,根据2021年前三季度发出的包裹量统计,排名前10的国家地区分别为: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英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西班牙、巴西。
其中,美国占比31.98%,相较2020年37.94%的份额略有下滑,但仍以强势姿态居于首位;其余国家占比则多在2%-6%之间低位徘徊。
日本占比6.52%居第2位,相较2020年3.38%的份额及第7位的排名,在TOP10国家中涨幅最大。英国占比5.54%居第5位,相较2020年6.70%的份额及第2位的排名,在TOP10国家中下滑最明显。
巴西以2.17%的份额挤入第10位(2020年占比1.17%排名第11),意大利份额下滑至0.94%(2020年占比2.73%排名第9)跌出十强榜单。
【市场概况·小结】
总体来讲,在跨境电商B2C直发领域,全球直发包裹流向与全球贸易格局基本一致,依然是"亚洲供给全球、欧美主导消费"的格局。
中国跨境电商B2C在全球直发市场中占有绝对的出口优势;消费国第一梯队仍由美国独占,英国和日本作为第二梯队消费国在各自区域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相对于高度成熟的北美市场,欧洲和亚洲消费市场集中度偏低,仍具有很大空间尚待发掘。
对于中国出口来讲,美国依然是最大的消费目的国。随着美国退出万国邮联、终端费率上升,邮路渠道包裹量出现下滑,但同时也带给第三方跨境电商物流公司更多发展机会。此外,疫情反复导致供应链紊乱、经济复苏周期被拉长,无论是短期的补充库存需求,还是中长期可能出现的消费降级,都将进一步加大美国等主流消费国对中国消费品的需求。
2
晓生指数
【说明】此部分由晓生研究院通过对中国跨境电商物流标杆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结合行业关键要素及平台数据等多方资料,最终得出中国出口跨境电商B2C直发物流指数。该指数体系共有Ⅲ级,数值为0-1,以0.5为参考标准值,由下至上逐级加总平均,最终得出中国出口跨境电商B2C直发物流指数总值。
4、货量指数
图10:晓生研究院
图11:数据来源于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晓生研究院整理绘制
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直发货量指数总值为0.69,高出0.5的标准值38%;一季度至三季度直发货量指数分别为0.84、0.68、0.55,呈现缓慢下滑态势,但均在0.5的标准值之上,整体形势向好。
参照IATA发布的全球航空货运需求,2021年与疫情前的2019年各月度同比数据,呈现出与直发货量指数大致相同的走势。不同的是,国际航空货运需求在4月份达到顶点,而中国专线公司在一季度直发货量即达到了顶峰,这或与疫情促动中国卖家前置备货期有关。
此外,随着海运供应链拥堵的加剧,航空货运相对于集装箱运输的成本竞争力和可靠性均有所提高。IATA数据显示,疫情前空运平均价格是海运的12倍;2021年9月份,空运价格仅为海运价格的3倍。远洋运输公司的调度可靠性也有所下降,疫情前可靠性为70%- 80%;而2021年5月份,可靠性降至40%。基于此,卖家企业在物流方案的选择上会更倾向于空运直发形式,以便在需求上升时迅速补充库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中国出口直发货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
4.1不同物流渠道货量占比
图12-13:晓生研究院
此次参与调研的企业,多为以专线小包为主营业务的第三方跨境电商物流企业,所以将近70%的被调研企业(以下统称"企业"),专线小包渠道货量占比高达50%以上;邮政渠道和快递渠道货量占比大多小于30%。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跨境电商专线物流公司发展成熟度已达到一定水平。
从各专线渠道发货量来看,42.35%的企业,北美专线的发货量大于50%;47.06%的企业,欧洲专线的发货量在30%-50%之间;日韩专线、东南亚专线的发货量大多小于30%;仍未开通东南亚专线的企业占比为45.88%。一方面,北美、欧洲市场呈现较高的集中度;另一方面,尚待发掘的新兴市场空间依旧巨大。
4.2不同产品/客户类型货量占比
图14-15:晓生研究院
从产品类型来看,高达96.47%的企业,普货产品发货量占比大于50%;45.88%的企业,带电产品发货量占比大于50%。参照中金公司对美国市场不同行业库存的梳理,目前库存水平偏低的主要集中在汽车零部件与纺织服装,而此前处于低位且需求旺盛的家电家居家装等库存回补已经基本完成。上述不同产品中,部分电子产品、纺织品和皮革对中国的依赖度更高,而此类产品又恰好是高度航空偏好型的产品。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旺盛的市场需求仍有望为中国出口直发货量的增长提供支撑。
从客户类型来看,将近一半(48.24%)的企业,50%以上的货量来自中大型卖家;超过一半(62.35%)的企业,中小型卖家货量占比在30%-50%之间;工厂型卖家货量占比大多小于30%。由此可见,成熟的中大型卖家依然是专线小包发货量的主要贡献者,中小型卖家的长尾效应在发货总量上并未体现出明显优势,工厂型卖家尚待开发。
5、运力指数
图16:晓生研究院
图17:数据来源于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虚线部分为估算值,晓生研究院整理绘制
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直发运力指数总值为0.51,高出0.5的标准值2%;一二季度运力指数分别为0.63、0.64,均高出标准值;第三季度下滑至0.26,低于标准值48%,处于运力紧缺状态。
参照IATA发布的航空货运国际运力情况,2021年与疫情前的2019年各月度同比数据,除了欧洲航司运力二季度以来缓慢上升之外,其他航司及总体运力曲线均呈现出与运力指数大致相同的走势,即三季度运力普遍下滑。但据10月份最新数据反馈,航空货运国际运力整体开始回升。
6、时效与运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